2022-11-18
编者按: 日前,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胜利闭幕。来自12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2100多位嘉宾通过线上线下的方式参会,规模创历届之最。峰会首次设置卫星互联网成果发布会,中国产业互联网发展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应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李颖应邀发表致辞,以下是演讲的主要内容。
中国产业互联网发展联盟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科学院大学应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院长李颖在2022年世界互联网大会乌镇峰会卫星互联网成果发布会上发表致辞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四五”规划》提出,要大力发展“新基建”卫星互联网产业。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要完善国家应急管理体系,加强国家区域应急力量建设,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应急管理是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及时应对处置各类灾害事故的重要职责,担负保护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维护社会稳定的重要使命。 当前,应急卫星应用已经成为全灾种、全链条防灾减灾救灾的有效手段,在赋能我国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的现代化中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为落实党中央指示要求,我们必须顺应技术变革创新趋势,适度超前探索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发展以卫星互联网为代表的未来产业,抢占发展先机。 一、发展卫星互联网是构筑我国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战略选择 卫星互联网不仅体现了一个国家卫星制造能力和发射水平,也是实现智慧航空、智慧海洋、智慧农业、智慧应急等“智慧+”产业的重要平台型基础设施。卫星频率轨道资源是战略性稀缺资源,当前全球卫星互联网发展的热点集中在低轨系统上,全球主要国家都在加速布局抢地,且按照先到先得的国际原则,一些国家在频率和轨道资源占据方面已具备先发优势。加快布局卫星互联网,对打造独立自主、安全可控、具有全球服务能力的通信基础设施,助力我国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二、卫星互联网是构建“空天地海”一体化网络的重要一环 作为互联网蓬勃发展与卫星通信技术快速进步相结合的产物,卫星互联网具有覆盖广、容量大、不受地域地形影响等特点,可为我国互联网发展提供新的机遇。近年来,国防科工局、国家航天局、工信部等部门密集出台了相关支持性政策,促进卫星互联网产业加快发展。卫星互联网与地面通信系统的不断融合创新,正在逐步构建覆盖空天地海一体化的网络体系,成为面向地面和空中终端提供宽带互联网接入服务的新型基础设施,也为我国抢占空间发展制高点、牵引技术创新、推进“两个强国”建设注入强劲动能。 三、我国发展卫星互联网产业具有良好的技术和市场基础 我国在航天发射、卫星载荷、网络建设、信息传输等领域具有全面的技术积累,在频率资源高效利用、卫星网络安全防护、卫星互联网应用服务等方面已开展了系统性布局,完全有能力自主发展我国卫星互联网产业。同时,我国具有大国大市场的基础条件,可以商业航天发展为契机,发挥卫星互联网在偏远地区通信、海洋作业、灾难应急救援等领域的应用优势,降低部署成本,与地面移动通信网络形成有效互补,促进科技创新、加速新模式新业态发展,壮大数字经济产业。 四、强化系统性谋划,助力我国卫星互联网产业加快发展 发展卫星互联网,是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统筹发展与安全”决策部署、顺应科技变革趋势所做出的重大战略举措。在建设和实施过程中,我们可能会面临标准缺失、安全风险高、产业应用模式不清等方面问题,加快布局卫星互联网技术、标准、应用推广模式研究,构建产业生态体系显得尤为重要。应以航天强国、网络强国战略为牵引,强化系统性布局谋划,加快打造政产学研用协同创新体系,不断拓展空间信息服务的深度与广度,打造我国卫星互联网发展独特优势。 五、聚焦重点,推动应急卫星深化应用 我国自然灾害种类多、分布地域广、发生频率高,与各类事故隐患和安全风险交织叠加,人民生命财产安全面临的风险增大。进入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阶段,人民群众对于安全的需求正在日益增长,应急管理工作面临着灾害链条长、各类灾害的耦合作用越来越复杂的严峻挑战。加强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建设,最大限度减少人民群众生命财产损失,是各级政府及全社会担负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要统筹安全和发展,必须把应急管理科学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面向未来的应急管理工作,关键是要依靠先进科技手段的应用推进应急管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卫星应用具有全天候、全覆盖的先天优势,随着新一代信息技术为支撑的新型卫星应用产业加速发展,卫星应用在应急领域已经成为全灾种、全链条的防灾减灾救灾的有效手段。 中国科学院大学应急管理科学与工程学院是为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进应急管理体系和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依托中科院科研优势成立的新型学院。未来,学院将发挥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等方面优势,与产业各界朋友形成合力,共同探索卫星互联网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应急领域深度应用,加快产业发展数字化、绿色化,为卫星互联网建设与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